喜迎党代会 | 机械工程系党总支风采展
发布时间:2019-12-26 15:52来源:
机械工程系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实践“立德树人、对接产业、工学一体”人才培育道路,为区域发展提供装备制造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党建引领,坚守职业教育初心,凝心聚力促发展
机械工程系党总支通过落实“六大责任”,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双带头人培养工作为抓手,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支部书记、委员为引领,培养数控铣技能大师沈德章、焊接技能大师陈志兵作为专业技能带头人的同时担任党支部书记,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将每名教师融入学生成长目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19年,机械系党总支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蓉城先锋•党员示范行动”第二批“党员示范团队”。
二、对接产业,多方协同校企互嵌,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协同育人。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引领,建设具有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成型三个方向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集群,重点对接高新西区产业园、崇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新区产业园三大园区,建立政府、产业园、行业、企业、研究院、学校共同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协同育人中心”,构建 “六方协同育人”机制。近五年,为装备制造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200余人,成都区域就业率85%以上,2019年,由成都市委、市政府评选命名的504名“成都工匠”中17名为机械系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强力赋能。引入欧盟WIFI数控技术标准建设中奥成都WIFI国际标准培训中心,实现国际证书认证;与解放军5719工厂共建航空精密零件创新实验室,校企大师共同主持航空精密零件技术革新及工艺改造;与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捷普科技车间化数控加工实训区,建立校内学徒培养基地;与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协会、马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3D打印中心,构建创新育人平台;与熊谷加世电器有限公司共建管道智能焊接培训基地,为中石油、中石化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智能焊接人才;孵化我系毕业生张弦创业企业—成都弘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领域对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200余万。五年来,系部学子共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33个;省级一等奖39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33个;市级一等奖13个;成绩入围第44届世赛焊接项目国家集训队,入围第45届数铣、焊接世赛国家集训队。
二、聚焦发展,搭建项目平台,建设高素质师资团队
完善机制。制定《机械工程系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团队”、“赛教融合育人团队”、“培正一体育人团队”、“科研创新育人团队”、“双创导师团队”等5类30余支特色育人团队,将师资队伍分层分类培养,打造工匠之师。
多元培养。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教师1人,国家级技能竞赛专家裁判4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省级技能大师1人,市级技能大师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1人,高级技师31人。教师在各类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成德绵攀西大赛数铣第一名。
四、产教融合,聚焦智能制造,建成一流生产性基地
校企一体。引入捷普科技、凌升精密制造等四家智能制造企业,建成校内智能制造生产中心,制定《智能制造生产性基地管理制度》等制度,形成校企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共建共赢。面向成都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将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国家竞赛集训基地、职业评价中心、双创服务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融为一体;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4、45届世赛数铣国家集训基地、3D打印技术应用国家级示范基地、第46届世赛数铣四川省集训基地、第46届世赛数车四川省集训基地。
五、技术引领,强化机制建设,科研教研硕果累累
形成《专业与课程建设制度》等教科研制度,以项目为抓手,提升教科研水平。在建在研国家级项目8个,省级项目8个,市厅级项目7个,院级项目6个;教师发表论文73篇, SCI 5篇,专利25个,教科研获奖40项。
六、创新驱动,注重成果转化,打造社会服务高地
近五年,机械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达30000人天;为解放军5719工厂等校企共同完成技改项目12项,开发产品882余项,实现产值446余万元;承办各级各类竞赛150余项,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